这位艺术家拆除了由胡志邦设计的建筑的一侧(得到了建筑师的同意),并让原本被大玻璃墙与气候控制的室内分隔开来的池塘进入博物馆。游客可以通过一系列出入建筑的走道在水中行走,水深可达80厘米。夜晚,室内则被蓝色灯光照亮,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。通常,当博物馆被水淹没时,意味着发生了严重的问题。但在瑞士巴塞尔附近的Beyeler基金会博物馆,这种“水灾”完全是为了艺术展示:丹麦-冰岛艺术家Olafur Eliasson的新场地特定装置《生命》。

Eliasson还将水染成了荧光绿色,并且在水中加入了池塘植物,包括由景观设计师Günther Vogt挑选的睡莲和贝壳花。水的染色使用了尿囊素,这是一种有机染料,通常用于观察水流,Eliasson曾在他的作品《绿色河流》(1998年)中使用过这种染料,染色的河流位于如斯德哥尔摩、东京和洛杉矶等城市。

在一份附带的艺术家声明中,Eliasson写道:“我和博物馆一起,某种程度上放弃了对这件艺术作品的控制,将它交给人类和非人类的访客,交给植物、微生物、天气和气候——这些是博物馆通常非常努力地想要排除的元素。”
在展览期间,建筑的南侧将对外界开放,展览将持续到7月。Eliasson写道:“即使没有人类访客在场,其他生物——比如昆虫、蝙蝠或鸟类——也可以飞进来或暂时栖息在其中。”这种可能性正是作品的一部分,艺术家还表示,当他第一次和博物馆馆长Sam Keller讨论展览创意时,他心想:“为什么不邀请所有人来参观?让我们邀请地球——植物和各种物种。”
这个展览全天24小时开放。“访客可以随时参观这个装置。晚上9点半以后,他们不需要票,”一位女发言人说。她补充道,在非人类访客方面,到目前为止出现了“昆虫、蜘蛛、鸭子、一只鹅和猫”。